中国文学现代性进程中的两类大众文学——以解放区和上海三部长篇小说为例
伴随着中国20世纪文学现代性进程的是文学的大众化.30年代,在强烈的意识形态语境中,大众文学逐渐从"通俗"走向"普罗",最后形成抗战文学的全面大众化时期,其标志就是解放区文学.与此同时,在国统区和沦陷区的上海,商业语境和都市文化催生了完全不同于解放区文学的另一种性质的大众文学——海派文学.海派文学既延续了清末民初通俗文学的传统,更具有西方文学的先锋性和都市商业性.这样,新文学就产生了两种形态不同、体现文学现代性不同维度的大众文学.它们的共存,构成了既不同于传统通俗文学、又不同于西方大众文学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众文学的两极,因而同时都成为新文学的一部分.本文正是从这样的视野中,以解放区和"海派"的三部代表性长篇小说为例,探讨新文学两类大众文学由于政治与商业的影响导致各自自身现代性的缺失,终究难以成为大众经典的原因,并从中昭示文学现代性与文学大众化关系的经验与教训.
大众文学、《李家庄的变迁》、《上海的狐步舞》、《结婚十年》
7
I561.074;H0;I206.6
2021-06-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4页
3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