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260/j.cnki.1009-2188.2022.01.001
190例胆总管下段癌手术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多中心研究)
目的 探讨胆总管下段癌的诊断、手术方法和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湘潭市中心医院和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190例胆总管下段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手术方法和疗效.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影响因素. 结果 190例病人中,术前ERCP、MRCP、CT、超声穿刺和MRI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3.2%(177/190)、90.5%(172/190)、85.3%(162/190)、64.7%(123/190)和63.2%(120/190).190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37例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53例患者行胆肠Roux-en-Y吻合术.P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4%(32/137),包括B/C级胰瘘8例(5.8%,其中B级6例,C级2例),胆漏5例(3.6%),单纯腹腔感染4例(2.9%),肺部感染3例(2.2%),肠瘘3例(2.2%),胃排空延迟2例(1.5%),术后出血7例(5.1%,其中腹腔术野出血4例,消化道出血3例);发生围手术期死亡5例(3.6%).53例胆肠Roux-en-Y吻合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2%(7/53),包括胆漏4例(7.5%),单纯腹腔感染1例(1.9%),胰瘘1例(1.9%),肠瘘1例(1.9%).190例胆总管下段癌患者的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7.11%、33.94%和15.81%;137例胆总管下段癌PD术患者的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1.41%、41.26%和19.38%;53例胆肠Roux-en-Y吻合术患者的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29.28%、14.16%和6.61%.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转移性淋巴结比率、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门静脉系统侵犯、神经侵犯和术前CA19-9可能是影响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术后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手术方式、转移性淋巴结比率、肿瘤分化程度和门静脉系统侵犯(P<0.05). 结论 胆总管下段癌以腺癌为主,ERCP、MRCP、CT和超声穿刺是其主要的诊断方法.根治性PD术是胆总管下段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手术方式、转移性淋巴结比率、肿瘤分化程度和门静脉系统侵犯.
胆总管下段癌、根治性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临床疗效、预后
26
R614.4(外科手术学)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0JJ4053
2022-05-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