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2095-4352.2015.09.018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保留自主呼吸的利弊与时机
机械通气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最重要的支持手段,具有改善气体交换、减少呼吸作功、缓解呼吸肌疲劳之利,但非生理的正压通气同时也具有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之弊。机械控制通气(CMV)还有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膈肌损伤(VIDD)的风险。如何协调非生理的CMV与患者生理性的自主呼吸(SB),降低其彼此失调而诱发肺损伤的风险,并且减少乃至脱离机械通气支持,使患者平缓地过渡到SB,是近年来ARDS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多数研究显示,SB可改善氧合和血流动力学、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住院时间;但也有研究显示,过强的SB可以产生难以估计的跨肺压(Ptp),即使平台压(Pplat)在安全范围内亦能增加VILI的风险,进而增加ARDS患者的病死率。现总结近期关于ARDS患者机械通气时SB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情况,围绕SB的利弊与时机进行综述。
急性呼吸窘迫、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相关性肺损伤、生理性、机械控制通气、呼吸机、风险、血流动力学、呼吸肌疲劳、自主呼吸、住院时间、治疗研究、正压通气、显示、通气支持、气体交换、临床研究、加强治疗、膈肌损伤
R56;R59
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Z131107002213153
2015-10-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781-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