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j.issn:1003-0603.2001.01.028
第26例——急性肾功能衰竭及血液净化治疗(Internet网上专题讨论)
@@Matthay R A医生:美国威斯康星州医学院教授(EllisD@lij.edu)
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在所有住院患者中发生率为5%,许多研究中ARF的病死率仍然高于50%。近30年中,在改变缺血性ARF进程方面,除支持治疗外,能改善ARF预后的其它治疗进展甚少。ARF研究的最终目标是建立合理的治疗方法,预防和减少肾功能不全的发生,降低病死率。但ARF的病理生理变化很复杂,有多种细胞和血管机制导致器官功能障碍。我们曾对ARF中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缺血损伤时肾小管细胞发生损伤和死亡是肾小球滤过率(GFR)改变的重要原因,坏死细胞内容物和细胞碎屑等在肾小管腔内形成管型,造成阻塞,使肾小管内压力升高及单个肾单位GFR下降,紧密连接松懈,基底膜剥脱,小管液回漏,进一步降低了肾小球的有效滤过压。缺血性细胞损伤的特征是细胞ATP耗竭,此时,有数种不同途径最终使肌纤蛋白细胞结构发生严重变化,肌纤蛋白调节障碍,GFR下降。有关其机制已有较多推测,如肾小管上皮细胞极性改变使蛋白质重新分布,包括Na+K+ATP酶,并因此导致近曲小管处Na+重吸收减少,较多的Na+流经致密斑,通过管球反馈机制使入球小动脉收缩,GFR下降。肌纤蛋白调节障碍还可造成顶端膜超微结构丧失,细胞从基底膜松懈,顶端膜发生气泡样变化以及小管细胞脱落造成肾小管阻塞。此外,肌纤蛋白细胞骨架的破坏导致紧密连接蛋白的破坏,增加了细胞间溶液流动,使肾小球滤过液回漏。
急性肾功能衰竭、血液净化治疗、细胞损伤、肾小管上皮、蛋白调节、肾小球、紧密连接蛋白、器官功能障碍、缺血性、基底膜、病死率、小球滤过率、威斯康星州、肾功能不全、阻塞、住院患者、重新分布、治疗进展、治疗方法、支持治疗
13
R692.5;R459.5(泌尿科学(泌尿生殖系疾病))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