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与"虚拟"之比较:两种艺术观
在中西美学和艺术语境中,"虚拟"(fiction)均属于摹仿思想的衍生问题.在中国古代,虽有"虚拟"一词,但"虚""拟"本身为两个相互关联而又彼此独立的词语.除《周易》和老庄哲学之奠基外,中国美学和艺术"虚实相生""以虚求真"的思想观念还可能来自更为古老而久远的圣山崇拜."虚"不是虚假存在,而是充满神性的真实空间,这是中国艺术由实入虚、借虚境以达真理的根本所在."拟"也不是带有否定意义的虚构或虚拟,而是一种通过摹拟与万物之理、宇宙之道相契合的创造行为.在西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关于诗(艺术)与真理关系的不同论述形成两种不同的虚拟观和艺术真理观,直到歌德时期,虚拟才获得正面积极的意义和价值被固定下来.中西虚拟观的比较,可为我们全面、深入认识中西艺术和美学观念的异同提供启示.
虚拟、摹仿、准拟、拟像、真理
J203;I206.6;J01
2024-08-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9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