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非审美"文论范式及其效应
"审美—非审美"的二元结构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特色文学理论的主导研究范式,其生成、分裂与弥合是近40年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发展的内在动力之一.此范式是20世纪80年代审美诗学的深层语法,它体现于审美诗学的文学对象论、文学主体论、文学作品论和文学接受论四大理论分部之中.但它的内部存在理论裂隙,20世纪90年代的人文精神论争是裂隙在理论层面的最初呈现,文化研究的兴起及其对传统文艺学研究的挑战,凸显、加深了这种裂隙,文化诗学构想则是对其理论裂隙的弥合.此范式仍具有理论价值和阐释潜力,可参照新现实和新观念对其作出必要的改造与发展.
"审美—非审美"审美诗学、文化研究、文化诗学
I0-02;I206.7;I10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8ZDA278
2023-01-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108-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