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史诗—元小说"织体形态——一种对徐则臣《北上》的社会史读法
以社会史视野观照徐则臣的长篇小说《北上》,可以看到,小说家为了实现其四重雄心,在《北上》中聚焦1900-2014年的百年中国历史,形成了"民族史诗—元小说"的织体形态.小说一方面对大运河沿线地理与晚清历史细节着力甚多,虚实结合覆盖较长的时间跨度,形成"民族史诗"式的历史感;另一方面暗示读者文本作为"小说"的虚构性,生成"元小说"的自我意识,让历史感不断自我生成又自我解离.小说对"历史"的探讨就此止步,但通过打开社会史的视野,我们发现小说在晚清知识分子心路、东西方文明交融现场、大运河整体认知上仍有继续讨论的空间.
《北上》"民族史诗—元小说"织体、社会史
K252;I207.425;D663.5
2022-09-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