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兴与讽寓的相遇与耦合——从海外汉学到当代文论话语
“讽寓”这一西方文学术语最早被欧美汉学家取代中国本土话语中的“比兴”范畴,用于研究汉唐《诗经》注释传统.20世纪80年代围绕这一用法是否恰当的争论,成为跨文化、跨语际的文学研究中,文学观念和理论话语碰撞的典型案例.这一对概念既有基于普遍的艺术经验和文学观念的相同之处,也有各自根植于中西不同文化传统和民族心理的独特性.二者在概念历史、语义结构、种属关系和意义主题上具有类同之处,但在适用体裁、思维方式和创作方法上存在差异.中西关键词比较不只是探明各自的义理内涵,更着眼于为中西话语参与当代文论建构找到适当的路径.比兴与讽寓的概念耦合是基于当代文学问题的互补性融合,其价值空间在于文学的现实介入功能及其艺术化方式.
比兴、讽寓、海外汉学、当代文论、概念耦合
I206.7;I0;G0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8ZDA279
2021-05-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6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