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2-3674.2001.01.026
关于术后死亡病人切口愈合的分类标准
手术病人的切口愈合,按照目前住院病案首页填写的要求分为甲、乙、丙三级。而判定一例手术切口愈合结果只有在拆线后才能得到结果,手术后死亡病人有的并没有达到拆线所需要的时间,只是停留在切口愈合过程中的某一期,因而无法判定切口愈合的情况。目前还没有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规定如何分类和填报手术后未拆线的死亡病人的切口愈合情况。所以在住院病案首页的切口愈合一项中,填写的是五花八门。这既不符合客观实际情况,也给医院统计带来一定的影响,因而需要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进而使之系统和规范化。
一、手术切口愈合的过程
手术切口愈合的过程可分为三阶段:(1)炎症反应期,(2)修复期,(3)愈合期。一般手术切口4天以内主要靠缝线维持张力。在6~7天形成较牢固愈合后,才可拆线。
二、手术切口愈合的分类
我们目前把手术切口愈合的情况分为三类:(1)甲级:愈合良好,即没有不良反映的初级愈合。(2)乙级:愈合欠佳,即愈合有缺点,但切口未化脓。为了反映愈合欠佳具体情况,可备注说明,如血肿、积液、皮肤坏死、切口破裂等。(3)丙级:切口化脓,即因化脓需要将缝合的切口分开或切口引流〔1〕。
三、手术后死亡病人切口愈合情况的填报
目前在住院手术后死亡病人的病案首页的切口愈合一栏中,填报的是各种各样。如有甲级、乙级、丙级的,还有填报的是未拆线,也有的填报死亡或空项不填报。针对上述情况,我们调查发现,在手术后死亡病人的病案首页中,填报甲级、乙级或丙级的临床医生中,有的认为可以根据死亡病人所发生的疾病病情及切口情况,进行推理判断,按可能发生发展的趋势来填报,如:急性化脓性腹膜炎,临床医生就填报乙级或丙级;腹部闭合性损伤肝、脾破裂,就填报甲级。还有的临床医生为了使病案首页在填写上不空项,而随意填报一个。在填报未拆线、死亡和未填报的死亡病案中,临床医生认为,目前还没有这类情况的分类标准,所以只能这样进行填报。以上现象在各个医院都可以遇到和存在。
四、手术切口分类对医院统计的影响
手术切口愈合分类的正确于否,对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的计算会产生一定的影响〔2〕。因为由于在判定切口愈合情况时的不准确,把手术后死亡时间在6~7天以内的切口愈合填报成甲级、乙级、丙级、未拆线、死亡或空项,而实际上这些手术后死亡病人的切口还没有拆线。这就会在统计出现偏差。如我们医院每年手术后死亡的病人例数,占总手术例数的0.5%左右,而目前对三级甲等医院所要求的标准是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应小于0.5%。因而在进行统计计算时,有10例左右的病案在填报上出现错误,就有可能使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超出规定的标准。
综上所述,手术后死亡病人的切口愈合在填写标准上,应建立一个新的分类标推,以便客观实际的反映出那些还未拆线的手术后死亡病人的切口愈合情况,使病案首页的填写统一规范。这样既解决了临床医生在遇到此类情况时,因没有一个统一的分类标准而无法填写的困扰,同时也可使在进行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统计时,把那些手术后切口未拆线的的死亡病人例数从手术总例数分离出来,从而减小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的偏差。目前全国都在使用统一的病案首页,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出一个既科学又符合客观实际的新的分类标准。笔者认为,鉴于目前各个医院的病案首页正在或正谁备进行计算机管理,所以,对手术后未拆线的死亡病人的切口愈合分类标准,以在原手术切口愈合分类标准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新的分类标准为宜,如设立丁级,以表示未拆线切口为宜。
术后死亡、死亡病人、切口愈合、手术切口分类、手术后、病案首页、切口感染率、分类标准、拆线、无菌手术、临床医生、医院统计、客观实际、合分类、急性化脓性腹膜炎、腹部闭合性损伤、住院、三级甲等医院、判定、计算
18
R1(预防医学、卫生学)
2004-02-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