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4-9316.2016.15.007
厦门地区境外输入性疟疾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厦门地区境外输入性疟疾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对2008年1月~2015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收治的发病前1个月有境外旅居史的确诊疟疾患者28例,进行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分析。结果28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5.1±10.0)岁(年龄20~55岁),发病前1个月有非洲旅居史25例(89.3%);东南亚旅居史3例(10.7%),均为间日疟。发病到确定诊断中位时间9(3,18)d,发热峰值(40.1±0.6)℃,诊断为恶性疟20例(71.4%),间日疟3例(10.7%),未分型5例(17.9%)。出现低白蛋白血症25例(89.3%)、脾肿大24例(85.7%)、血小板减少21例(75.0%)、贫血18例(64.3%)、肝功能异常15例(53.6%)、肾功能异常4例(14.3%)、出现意识障碍2例(7.1%)。3例间日疟经氯喹+伯氨喹治愈;20例恶性疟及5例未分型均经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治愈,用药到热退平均时间(21.0±13.5)h(时间4~50 h)。结论本组厦门地区境外输入性疟疾以有非洲旅居史、恶性疟、男性中青年患者为主;高热、低白蛋白血症、脾肿大、血小板减少、贫血及肝功能异常可作为临床特征提示疟疾的存在;据疟疾分型,给予针对性抗疟及综合治疗效果可靠。
输入性疟疾、临床分析、境外
7
R183(流行病学与防疫)
2016-09-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