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5-3247.2022.01.012
官民同心与炮舰外交——1868年扬州教案中的中英交涉
本文从中英交涉的视角对扬州教案中的相关史实进行了梳理.民众关于天主教育婴堂的流言引发了对新教传教士戴德生的仇视,扬州官员的耽延不作为使教案最终爆发,这表明基层官员对传教士的排斥心理.在两江总督曾国藩和英国领事交涉期间,由于双方在文化和法律观念上的差异而无法达成共识,曾国藩对地方官员办理的认可则从侧面表明其对传教士的排斥.在总理衙门与英国公使交涉初期,奕诉等人虽觉察到中英对教案转述的两歧局面,但认可曾国藩的处理,拒绝承认地方官违约应受惩罚,交涉中的法律文化冲突使僵局再现,在炮舰胁迫下,清政府虽不得已答应赔款和惩罚基层官员的要求,但成功抵制了惩罚士绅和增加养伤银的额外需索,强烈抗议英国的炮舰外交.透过纷繁的是非曲直,国族间的冲突从深层次显现.
扬州教案、曾国藩、麦华陀、中英交涉
K25(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
2022-04-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7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