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桃"的文化形态及原型意义
先秦时期是中国文化的产生时期.桃原产于我国,分布广泛,开发和利用历史悠久,先秦典籍对此记载颇为丰富,当代的考古和挖掘报告也证实了这一点.桃的分布、栽培及果实的利用是桃文化产生的基础.殷商时期,桃由野生开始转入了人工栽培,成为"园"中之果树和行道之树,这是桃的园林应用的早期形态.先秦时期,以"桃"来命名的人名和地名很多,这也充分说明了桃分布的普遍及其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至迟在战国时期,桃开始成为一种经济果实,文化地位随之提高.桃木由一般工具、武器向巫术工具的转变使桃文化渐趋丰富.桃花具有的春季物候表征作用也使其成为先秦时期人们的关注和利用的对象,这也是桃花为春天的象征意义的原型,<诗经>篇什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桃花与青春、女性的关系,并成为中国文学中重要的主题之一.
先秦、典籍、桃、原型意义
I20;S66
江苏省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中国花卉题材文学与花卉审美文化研究"系列成果之一,基金06JSBZW006
2016-05-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162-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