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5-3247.2004.03.011
从春秋赋《诗》的多种解释看《诗》的实用化轨迹--兼论赋《诗》的历史实质
春秋赋<诗>的形式,历来有歌<诗>以赋、诵<诗>以赋、歌<诗>即诵<诗>等多种看法.透过多种赋<诗>定义,我们发现后人歧出的赋<诗>解释并不互相抵牾,而是昭示了典礼上程式化和多具象征意味的歌诗奏乐向具体生活和实际政治延伸的日常化过程,以及诗去器乐因素、表演因素过程:即,赋<诗>言志始于奏乐歌<诗>言志而亡于言语称<诗>谕志,中间经历由徒歌吟志到诵<诗>言志的过程.其发展的逻辑乃是基于诗乐的普遍传播,藉"乡乐唯欲"之契机,为适应礼乐文明兴盛与衰落的历史发展的结果.
赋<诗>、诵<诗>、歌<诗>、礼乐文明、实用化
I2(中国文学)
2006-07-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14-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