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建设何以必要? ——来自儒家的解释
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民生建设,这一执政理念与传统儒家思想相切合.儒家从修齐治平四个层面为治国者提供了承担民生建设责任的必要性论据,其中,仁义是治国者作为社会成员的必要品质,治国者需通过民生建设展现仁义之德性;"家国一体"强化了治国者作为"民之父母"的责任,治国者需通过民生建设表达慈恤子民之情怀;以民为本是治国者维持统治的必要策略,治国者需以民生换民心,巩固政治统治之根基;"大同"或"小康"是治国者成为杰出政治家的必要追求,治国者需通过民生建设创立不朽之功绩.儒家的民生建设论据有效调动了中国古代诸多治国者民生建设的积极性,重视民生建设逐渐成为优良政治传统,推动了中国民生事业的发展.
儒家、民生建设、治国者
D63;G641;B266.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7YJCZH254
2023-02-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238-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