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疲劳量表评价足球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状态内部训练负荷的实例研究 ——以中国男子U21选拔队为例
目的:提高足球训练和比赛中内部训练负荷监控的客观性.方法: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测试等方法,以中国男足U21选拔队21名队员(年龄19.77±0.60岁,身高179.91±5.10 cm,体质量71.50±5.10 kg,BMI22.10±1.00)为研究对象,按前场、中场和后场3个位置进行分组,同时将运动形式分为训练和比赛两种状态,分别将RPE指标与心率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训练和比赛两种状态下,RPE与平均最大心率百分比之间相关性均较低;2)比赛状态下,所有队员s-RPE与Banister's Trimp和Edwards's TL均显著相关(P<0.05),训练状态下,显著相关的比例分别为66.7%和52.4%(P<0.05);3)训练状态下,中场队员s-RPE与Banister's Trimp和Edwards's TL显著相关(P<0.05)的比例最高,分别为83.3%和66.7%,|R|的中位数分别为0.81和0.78.结论:s-RPE评价比赛状态下内部负荷量更为客观;训练状态下s-RPE评价中场球员内部负荷量更为客观.
主观疲劳感觉、s-RPE量表、训练负荷、训练冲量
58
G843(球类运动)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YJC890019
2022-12-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