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2-235X.2017.01.013
主体意识与理论自觉:2016年的中国政治学
2016年,世界经济持续低迷,两极分化加剧,社会矛盾加深,欧洲难民危机、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等一系列事件,昭示着欧美等西方国家在经历了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和持续数年的政策调整后,意识形态和政治领域正面临着新的裂变和不确定性.反观中国,2016年正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完成了对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整体设计,"一带一路"则展示了中国把握新形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的高超能力.尽管面临经济新常态挑战,执政风险和考验也在集中显现,但中国的社会发展整体稳定,政治认同度极高.[1]在此背景下,2016年中国政治学呈现出学科功能意识更强、研究更重实践经验、理论更趋自觉自信的特点.梳理全年代表性研究成果,有四个方面的趋势和热点:围绕学科建设,中国政治学主体意识显著上升,驱动学科中国化、本土化的动力在加速;围绕政治发展道路,一系列新思考、新理念争相涌现;围绕国家治理理论,一系列新解读、新阐释更加贴近中国经验;围绕近期西方民主实践,观察更微观、更具体,反思展现更多新视野.
主体意识、理论自觉、中国、政治学、政治发展道路、学科建设、治理理论、执政风险、政治领域、政策调整、整体稳定、整体设计、战略布局、意识形态、研究成果、小康社会、危机、社会矛盾、社会发展、民主实践
H31;C91
2017-05-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3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