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2-235X.2016.09.004
器物史的承载意义
作为对形而上感兴趣的研究者,往往更容易将目光聚焦于诸如思想、学术、教育等高端文化层面的领域,殊不知物质层面的问题可能恰恰是一点都不逊色的关键性的东西。有论者颇开玩笑地认为马克思、弗洛伊德的理论凑起来正是“食色性也”的结合,这话说得倒也有趣,因为这来自日耳曼文化谱系的两大思想家,确实从两个不同的维度出发,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思想地图格局,即德国犹太人马克思(Marx,Karl Heinrich,1818—1883年)的“资本论”和奥国犹太人弗洛伊德(Freud,Sigmund,1856—1939年)的“精神分析”。一者是从最原初的生存资料入手考察,强调“民以食为天”;一者则从最高端的心理学角度入手,直接捕捉精神变化的缘由。
弗洛伊德、犹太人、思想家、马克思、心理学角度、民以食为天、物质层面、文化谱系、文化层面、生存资料、精神分析、精神变化、资本论、形而上、日耳曼、学术、兴趣、玩笑、理论、考察
TP3;I0-
2016-10-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