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椇子中的萜类成分
@@ 枳椇为鼠李科(Rhamnaceae)枳椇属(Hovenia Thunb.)植物,又名拐枣、鸡爪梨、鸡矩子、甜半夜.有3个种和3个变种.枳椇通常以种子入药,称枳椇子,"味甘、平、无毒,主头风、小腹拘急",中医认为有清热、利尿、解酒毒之功效,主治醉酒、烦热、口渴、呕吐、二便不利等症;其果序轴可治疗风湿;果梗可健胃、补血,用于滋养补血;叶用于死胎不出;汁液用于除狐臭[1] .本研究对枳椇干燥果实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得到了多个单体物质,目前明确结构的为3个萜类化合物及β-谷甾醇、胡萝卜苷,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枳椇属植物中获得.
枳椇子、白桦酯醇、3-羟基-18(19)-烯-齐墩果烷-28-甲酸、2α、3β-二羟基白桦酯酸
5
R284.1(中药学)
中韩博士后交流计划;韩国科学工程基金会KOSEF资助项目2004
2007-08-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315-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