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益生菌防治猪流行性腹泻研究进展

引用
猪流行性腹泻易感宿主为各个年龄段的猪,症状的轻重随年龄的大小而有所不同,其中以新生仔猪最为严重[1].最近几年,猪消化道疾病中猪流行性腹泻发病率、死亡率明显提高,流行特点和发病症状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传播途径主要是直接、间接接触和气溶胶传播[2].猪感染后,病毒主要是在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中复制.由于病毒增殖首先造成机体小肠上皮细胞正常结构被破坏,继而出现细胞功能障碍.肠绒毛出现萎缩、脱落、空泡化,造成了肠壁变薄,吸收表面积减少,同时干扰肠道菌群(GM)的平衡,降低益生菌的数量,从而使小肠吸收消化功能降低;另外,肠黏膜上皮细胞内的碱性磷酸酶(ALP)、氨基肽酶(APs)等活性降低或者缺乏,导致肠腔无法将小分子物质进一步分解、吸收,致使营养物质吸收障碍,肠腔内的胶体渗透压升高,同时,因为ATP酶含量显著减少,肠上皮细胞内钠泵机制失活,从而引发仔猪Na+失衡性腹泻,严重时脱水甚至死亡-这是导致病猪死亡的主要原因[3].猪流行性腹泻发病日龄低、发病急且死亡率高,患病仔猪不能及时产生主动免疫,所以免疫接种是预防该病的主要手段.2010年以来,Kim等发现全球开始出现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变异体[4],导致其传统疫苗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保护作用,因此更加迫切需要有效地措施预防该病.在畜牧业中,常将益生菌代替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其中部分益生菌有较明显的抗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效果.运用益生菌(如乳酸杆菌、芽孢杆菌等)能够很有效地减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活性,使有益菌在体内大量定植、快速繁殖,增加肠道内有益菌的数量,从而调整肠道内的微生态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猪流行性腹泻.

猪流行性腹泻、益生菌

57

S828(家畜)

重庆留学回国创新项目;中央高校基本业务基金资助项目

2022-01-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64-69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兽医杂志

0529-6005

11-2471/S

57

2021,57(8)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