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0529-6005.2001.11.017
牛病毒性腹泻的研究概况
@@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ovine viral diarrhea/mucosal disease,BVD/MD),简称牛病毒性腹泻(BVD)或牛粘膜病(BM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BVD/MDV)感染牛引起的以发热、粘膜糜烂溃疡、白细胞减少、腹泻、咳嗽及怀孕母牛流产或产出畸形胎儿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传染病.1946年Olafson等首次报道病毒性腹泻病.1953年Ramsey和Chiver发现粘膜病.1961年Gillespie等研究证明,这两种病毒是有共同抗原性的同种病毒[1],1971年由美国兽医协会将其统一命名为“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VD/MD呈世界性分布,在许多养牛发达国家,如美国、新西兰、加拿大等尤其严重[2].1980年李佑民首先证明我国也有本病存在[3].自80年代以来,我国已有15个省、市、自治区查出该病,感染动物包括牛、羊、猪、骆驼、鹿等[4,5,6],而且其致病机理与临床类型较为复杂,现将本病的病原、流行病学、致病机理、病理变化、临床症状、防治等方面作一综述.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致病机理、粘膜糜烂溃疡、白细胞减少、证明、统一命名、兽医协会、牛粘膜病、美国、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临床类型、感染动物、发达国家、病理变化、自治区、新西兰、世界性、抗原性
27
S858.235.3(动物医学(兽医学))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