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前白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早期心力衰竭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引起血流中断,致使局部心肌的出现缺血性坏死,是导致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病死率约为50%[1]。因此,早期诊断 AMI 后心力衰竭,并对其严重程度进行正确的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是体现患者炎症急性期的敏感指标之一[2]。血清前白蛋白(PAB)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肝脏受损或者营养不良时,含量明显的降低。本研究观察了 AMI 患者血清 hs-CRP 及 PAB 的水平,探讨联合检测 hs-CRP 及 PAB 的水平对 AMI 后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并观察两者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血清超敏、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早期、心力衰竭、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缺血性坏死、诊断价值、早期诊断、营养不良、敏感指标、联合检测、急性闭塞、患者血清、冠状动脉、肝脏合成、程度、急性期
R44;R73
2016-04-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