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胸腔镜下不同类型肺切除术后胸腔引流量的对比研究
下部胸腔在回收胸腔液体方面具有更大的作用,这是由于它的间皮细胞在通过细胞转运蛋白吸收水和电解质方面有更强的能力[1,2],同时下部胸腔具有更丰富的淋巴网络和更丰富的淋巴孔道[3]。由于在胸腔内的外科操作和创伤,使这些机制受到破坏。在肺叶切除过程中,肺叶表面的脏层胸膜不可避免的被一起切除,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时,胸壁的操作孔位于下部胸腔,对下部胸腔的壁层胸膜也造成了损伤,同时不同类型的全胸腔镜肺切除手术对胸腔造成的损伤部位及程度也不同。全胸腔镜肺上叶切除、肺下叶切除及楔形切除术后做比较,胸腔液体回收的能力不同,胸腔积液产生的量也不同,因此术后引流量也不同。这对于确定全胸腔镜下什么类型的肺切除术后较早拔管可能引起积液相关并发症是非常重要的。本文研究全胸腔镜肺上叶切除、肺下叶切除及肺楔形切除术后胸腔引流量的差别及它们与术后积液相关并发症的关系。
全胸腔镜、肺切除术后、引流量、肺叶切除、相关并发症、水和电解质、肺切除手术、脏层胸膜、液体回收、胸腔积液、楔形、细胞转运、外科操作、损伤部位、能力、淋巴孔、间皮细胞、蛋白吸收、早拔管、叶表面
R65;R6
2015-10-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1577-1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