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 CT 影像学特征与组织类型的相关性研究
根据肿瘤统计结果,肺癌是我国男性患者中最常见的癌症类型和最主要的肿瘤致死原因。2000-2005年,我国肺癌的发病人数增加了11.6万,死亡人数增加了10.1万。肺癌5年生存率仅约15.6%,主要原因是约75%的患者在诊断时已属晚期肺癌[1,2]。肺癌可因早期诊断不足而致预后差,从组织学来看,腺癌在肺癌中占38.5%,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由于腺癌呈贴壁式生长(是指肿瘤细胞沿着肺泡生长,没有基质,血管以及胸膜侵袭),在 CT中多表现为磨玻璃密度影(GGO),近年来多排螺旋CT 技术的应用使得很多小 GGO 结节发现率大为提高。肺癌病理组织学对于肺癌的预后判断和治疗非常关键,但在一般情况下要通过手术,支气管镜或者穿刺才能了解患者的病理结果[3,4],而很多患者可能不具备获得病理标本的条件,因此通过无创技术(如 CT)对患者进行组织学分类意义重大,对手术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5],但是,就我们所知,目前国内还没有系统性研究观察 CT 结果与肺癌组织类型之间的关系,因此本次研究的目的是检测 CT 结果能否为肿瘤组织学预测提供特征性指标,以及这些特征是否与肿瘤大小和分型有关。
晚期肺癌、影像学特征、组织类型、肿瘤组织学、男性患者、磨玻璃密度影、病理组织学、系统性研究、特征性指标、肿瘤细胞、肿瘤大小、致死原因、治疗方法、支气管镜、诊断不足、预后判断、腺癌、统计结果、死亡人数、手术
R73;R44
2015-10-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523-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