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发病相关性的研究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器质性和/或功能性病变引发的冠状动脉供血与心肌耗氧量间的供需矛盾而导致的心肌缺氧损害。本病系病死率极高的疾病之一,已被公认为是人类健康的杀手。可见如何对冠心病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是我们目前需要攻克的医学难关。但目前冠心病的病因并未被完全阐明,其病因复杂,是先天遗传物质基础与后天饮食、代谢、运动等生活习惯因素长期相互做用而引发的这一观点已得到公认。在后天生活习惯等因素在防治冠心病被强调的同时,人们同样渴望在基因水平探讨出冠心病的发病相关因素。一些与脂代谢密切相关的基因已经成为本病的候选基因而被作为针对本病病因的研究热点。肾上腺素能受体在冠心病的病因研究中一直占较重位置,继β1-AR 与心肌耗氧量及β2-AR 与血管损伤被广泛研究后,β3-AR 已被重视并深入研究,曾有研究表明β3-AR 可以介导脂肪代谢相关反应,使之分解生热[1],也有学者称此受体基因变异能够导致脂代谢异常及肥胖,而如上两条均为冠心病发病的高危因素,鉴于此,β3-AR 基因进入了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候选基因群。对于β3-AR 基因的多态性研究较多的是此基因第一外显子的第190位点多态性,此基因位点野生型的 T 可以突变为 C,本实验针对这一位点的多态性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从所得数据分析此位点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发病及病情轻重的相关性,报道如下。
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多态性、冠心病、发病相关因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耗氧量、基因位点、生活习惯、候选基因、脂代谢异常、病因、基因的多态性、第一外显子、脂肪代谢、血管损伤、相关反应、物质基础、数据分析、人类健康、缺氧损害
R77;R56
2015-08-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1157-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