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酸钠林格氏液对老年感染性休克手术麻醉患者血清电解质、乳酸和体温的影响
革兰阴性菌感染常可引起脓毒病综合征伴休克,感染灶中的微生物及其毒素等侵入血循环,影响机体各器官系统灌注。感染性休克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循环及体温调节能力明显下降,术前低代谢状态导致能量分解产热降低,极易发生组织细胞缺血缺氧、代谢紊乱、功能障碍,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1]。除积极控制感染外,应针对休克的病理生理给予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这些对于维护重要脏器的功能至关重要。晶体液是围术期液体治疗常见的类型,目前临床常用的晶体液包括乳酸钠林格氏液、生理盐水和醋酸钠林格氏液。乳酸钠林格氏液的电解质组成类似于细胞外液,但大量输入会对酸解平衡产生影响[2]。生理盐水因其含有高浓度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大量输注会引起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醋酸钠林格氏液以醋酸盐代替乳酸盐,电解质组成与细胞外液相似,大量应用于胃肠道和神经外科手术[3,4],其优势已得到研究证实。但在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尚待进一步探讨。本研究拟比较醋酸钠林格氏液、乳酸钠林格式液和生理盐水对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全麻手术期间电解质、乳酸和体温的影响,为该类患者液体复苏提供依据。
醋酸钠、乳酸钠林格氏液、老年、感染性休克、手术麻醉、患者、血清电解质、体温调节能力、生理盐水、电解质组成、液体复苏、细胞外液、革兰阴性菌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代谢性酸中毒、神经外科手术、晶体液、补充血容量、组织细胞、重要脏器
R3 ;R97
2015-08-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1131-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