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白蛋白电子顺磁共振波谱诊断直结肠癌
直结肠癌是世界第二大癌症,致死率也位居第二位。临床分期往往决定了直结肠癌患者的预后,早期阶段确诊的患者往往预后良好[1]。电子顺磁共振谱仪(EPR)可以测定血浆蛋白的功能特性,以HSA 为例,采用具有稳定自由基结构(如氮氧自由基,doxyl)的长链脂肪酸作为人工引入的自由基,然后与血清白蛋白结合,经过 EPR 检测该自由基并分析这些自旋标记的脂肪酸与白蛋白的结合能力改变,同时监测血清白蛋白结构和功能的变化[2,3]。
血清白蛋白、电子顺磁共振谱仪、顺磁共振波谱、诊断、氮氧自由基、直结肠癌、长链脂肪酸、结构和功能、自旋标记、预后良好、血浆蛋白、同时监测、临床分期、结合能力、癌患者、功能特性、蛋白结合、致死率、基结构、用具
TH8;O65
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探索基金1311
2014-05-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669-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