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163/j.cnki.11-5547/r.2023.18.020
早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普通型肺炎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鉴别诊断分析
目的 分析普通型肺炎和早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差异.方法 选取 50 例普通型肺炎患者和 50 例早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使用螺旋CT扫描仪进行诊断,比较两种肺炎患者流行病学史、实验室检查结果及病灶分布情况.结果 早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均有新型冠状病毒阳性感染者接触史,普通型肺炎患者仅有6例存在新型冠状病毒阳性感染者接触史,两种肺炎患者流行病学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升高占比分别为 2.00%、16.00%、36.00%、6.00%,均低于普通型肺炎患者的 38.00%、78.00%、68.00%、50.00%,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低占比分别为 18.00%、60.00%、14.00%、14.00%,高于普通型肺炎患者的 2.00%、26.00%、2.00%、0,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占比 44.00%低于普通型肺炎患者的 6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肺炎患者的双肺下叶部位均被累及,且早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与普通型肺炎患者肺叶、肺段的病灶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类类型方面,以实变为主和磨玻璃密度影两类.早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病类类型占 10.00%(5/50),与普通型肺炎患者的 90.00%(45/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灶边界方面分为模糊、部分清晰、清晰 3 类.早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病灶边界模糊、部分清晰、清晰分别占 46.00%(23/50)、0、54.00%(27/50),普通型肺炎患者分别占 76.00%(38/50)、10.00%(5/50)、14.00%(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灶密度方面,分为密度不均和密度均匀两类.早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病灶密度不均及密度均匀分别占 74.00%(37/50)、26.00%(13/50),普通型肺炎患者分别占 92.00%(46/50)、8.00%(4/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灶内血管增粗、病灶内支气管轻度扩张方面,早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分别占10.00%(5/50)、10.00%(5/50),与普通型肺炎患者的 8.00%(4/50)、14.00%(7/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灶内支气管壁增厚伴/不伴管腔扩张方面,早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占 8.00%(4/50),与普通型肺炎患者的 42.00%(21/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影像学特征方面,两种肺炎患者并发部位均呈现磨玻璃密度影.早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病灶形状以半圆形或圆形磨玻璃密度影为主,部分患者呈现小斑片状,主要累及胸膜下区;普通型肺炎患者的病灶形状以片状磨玻璃密度影伴实变为主,部分患者呈现小斑片状磨玻璃密度不伴实变,主要累及肺段或者亚段.结论 通过影像学诊断技术进行鉴别诊断发现,普通型肺炎和早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病变表现类型存在显著差异,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可以将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影像学表现特征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
早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肺炎、影像学、临床表现、鉴别诊断
18
R563.1;P458.121.1;R734.2
2023-10-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