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163/j.cnki.11-5547/r.2022.03.030
3.0 T磁共振多种功能成像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3.0 T磁共振多种功能成像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资料完整的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需要给予磁共振成像(MRI)常规扫描、弥散加权成像(DWI)扫描、波谱成像(MRS)扫描.分析常规MRI扫描结果,比较不同前列腺组织以及周围组织的磁共振MRS与DWI结果.在进行磁共振DWI扫描时,结合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对其ADC值进行测量;在进行磁共振MRS扫描时选择3个体素内感兴趣区分别计算胆碱(Cho)、肌酸(Cre)及枸橼酸盐(Cit)的波峰峰值,记录(Cho+Cre)/Cit.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有60例前列腺癌患者,即共有120个前列腺侧叶,在扫描时,有72个侧叶诊断出前列腺癌.前列腺癌患者经过DWI扫描时病灶ADC值(0.68±0.04)×10-3 mm2/s均低于周围带的(1.98±0.34)×10-3 mm2/s和移行带的(1.52±0.22)×10-3 mm2/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前列腺癌患者进行MRS扫描时病灶的(Cho+Cre)/Cit值(1.68±0.42)均高于周围带的(0.54±0.07)和移行带的(0.76±0.2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3.0 T磁共振多种功能成像技术对患者进行检查,其可通过DWI扫描取得ADC值,通过MRS获取(Cho+Cre)/Cit值,这些都是诊断前列腺癌的依据,可在临床进行推广.
3.0 T磁共振;磁共振成像技术;弥散加权成像扫描;波谱成像扫描;前列腺癌
17
2022-03-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