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163/j.cnki.11-5547/r.2016.32.088
血清降钙素原与感染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严重细菌感染和脓毒症是目前重症监护室(ICU)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的主要原因[1]。对其早期识别和进行临床干预才有望提高脓毒症患者的预后。细菌感染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根据血常规、胸部影像学或者微生物检测不能确定感染的真实情况。现有的许多微生物学检测方法主要不足之处在于诊断的延迟性(例如培养方法)、不理想的敏感性(例如血培养)以及因污染导致较低的特异性(例如痰培养),而其他一些检测方法因有创性而不能作为临床常规使用(例如肺组织活检);炎性标志物中白细胞(WBC)在患者细菌感染时会升高但也会下降,在手术、创伤或应激时也会升高; C反应蛋白(CRP)在细菌感染时升高,但创伤、手术、病毒感染以及非感染性疾病时CRP也升高,升高水平与感染严重程度不一致,受激素影响;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等细胞因子不作为临床常规检测,因为在细菌感染患者中,虽然其血浆浓度会升高但维持时间短,不易监测。因此,如何早期诊断感染、鉴别病原体类型、评估感染严重程度并有效指导抗菌药物的使用成为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疗所面临的重要挑战。近年来,血清降钙素原(PCT)弥补了上述检查手段的不足,在临床上诊断感染及其严重程度评估方面被广泛关注和应用。现就其生物学特点和临床上与感染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血清降钙素原、感染性疾病、脓毒症、细菌感染
11
R51;R72
2017-03-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