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2-7703.2022.04.006
四川盆地威远—高石梯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台内薄层白云岩发育特征与成因
通过对四川盆地威远—高石梯地区取心和钻井老资料复查发现,中二叠统栖霞组发育规模性滩相薄层白云岩,且多口井在该套白云岩中获工业气流,因此厘清白云岩成因与分布规律对指导栖霞组下一步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区内岩心和测井、录井资料,开展白云岩岩石学和分布特征研究,发现栖霞组薄层白云岩宏观产状上可分为豹斑状白云岩和层状白云岩两类,白云石晶粒多以细—中晶为主,残余生屑颗粒幻影明显,原岩主要为具微生物粘结灰泥组构的亮晶生屑灰岩.白云岩单层厚度薄,一般为1~4m,累计厚度可达3~16m;纵向发育受沉积旋回控制明显,主要分布在旋回中上部且具有多期叠置的特征.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栖霞组白云石化流体以准同生期咸化海源流体为主,仅局部孔洞状白云岩受到一定程度的深部热液叠合改造.对比沉积期古地理隆坳格局与薄层白云岩钻遇井分布耦合关系,发现薄层白云岩往往分布于台内隆坳的坡折处,提出丘滩体叠置迁移和海水受限的环境促使渗透回流白云石化作用发生.台内多期叠置的丘滩体为白云岩形成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准同生期岩溶作用有利于提升丘滩体孔渗条件并为白云石化流体提供优势运移通道.研究结果证实台内薄层白云岩具有环洼不连续带状规模性分布规律,为拓展栖霞组台内白云岩储层勘探领域提供了重要支撑.
薄层白云岩、分布规律、白云岩成因、栖霞组、四川盆地
27
TE112.2(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上游领域基础性前瞻性项目
2022-09-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6页
7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