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2-7703.2004.04.004
海拉尔盆地油气分布规律及下步勘探方向
海拉尔盆地是叠置于内蒙-大兴安岭古生代造山带上的中生代、新生代盆地.该盆地由北东向断裂控制的多个相对独立的断陷群组成,盆地内主要为下白垩统地层,即兴安岭群、铜钵庙组、南屯组、大磨拐河组、伊敏组.铜钵庙组、南屯组和大磨拐河组发育了三套烃源岩,烃源岩厚度较大,有机质含量高.储层类型主要包括基岩风化壳、砂岩、凝灰质砂岩和砾岩.低水位体系域形成的低水位扇和低水位楔,以及高水位体系域形成的扇三角洲砂体为油气的主要储层.在大磨拐河组区域盖层下,发育了多套生储盖组合.纵向上油气主要富集在不整合面上下,形成断块、断层-岩性、岩性和潜山油气藏四大类油气藏,平面上油气主要集中在主生油凹槽及周边的几个断裂带上,扭动断裂带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区带.
生油岩、储层、油气藏类型、分布规律、勘探方向、海拉尔盆地
9
TE11(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
2004-11-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