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656/j.issn.1673-4696.2017.06.018
黄淮白山羊兴盛期毛囊和皮肤组织结构的观察
为观察黄淮白山羊兴盛期毛囊和皮肤组织结构特点,选用成年黄淮白山羊10头,于腹部、胸部、背部通过皮肤活体采样器取其组织,40 g/L多聚甲醛磷酸盐缓冲固定,制作组织切片,经HE和SACPIC染色,观察不同部位皮肤组织结构特点,并测定初级毛囊密度、毛囊深度、毛球宽度,计算毛囊活性.结果表明,表皮的角质层、颗粒层、棘细胞层和基底层结构分界不清晰,真皮层中的毛囊层(乳头层)和网状层分界明显,背部真皮层最厚,腹部最薄.兴盛期初级毛囊在背部毛囊深度与胸部和腹部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背部毛囊深度最深.毛球宽度表现为背部比胸部和腹部宽,且与胸部和腹部比较差异显著(P<0.05),但毛囊密度和毛囊活性比较,胸部、腹部和背部差异不显著(P>0.05);胸腹部皮肤可见较多的初级和次级毛囊,毛囊周围分布有较多的皮脂腺,2~3个初级毛囊和多个次级毛囊共同构成毛囊群.背部皮肤次级毛囊较少,皮脂腺开口于初级毛囊上段,有较多单层立方上皮细胞组成的单管状汗腺.在毛囊间平行或成束排列有较多的胶原纤维,是黄淮白山羊具有较好皮质的形态学基础.
初级毛囊、次级毛囊、组织结构、皮肤、黄淮白山羊
47
S852.1(动物医学(兽医学))
安徽省第七批115产业创新团队项目;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安徽科技学院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
2017-07-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779-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