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3-8310.2001.02.013
蘑菇食菌瘿蚊的识别与防治
@@1999年,我县蘑菇种植区受食菌瘿蚊的危害,受害面积达40 000m2,轻者减产30%~5 0%,重者绝收,我地菇农称之为"退菌病",据我们取样、分离、镜检,确认为蘑菇食菌瘿蚊为害所致。因此,务必提醒制种者及菇农应十分注意菇意环境卫生。
1 症状识别笔者于1999年11月上旬到南胜镇欧辽村林亚面菇房,此时,菌丝已走透培养料,并已覆土半个月,喷重水时,发现菌丝在1~2d内全部没有,培养料呈褐色,我们取样、分离发现每10g培养料有瘿蚊幼虫298头,此幼虫呈灰白色,长筒形,手拿培养料对着太阳光,可见指缝间有很多幼虫在蠕动。我们又于1999年12月上旬到南胜镇前山村某菇房发现亦有食菌瘿蚊为害,发现每10g培养料有瘿蚊幼虫325头,此幼虫呈红色,长筒形。
2 病因分析1.气候反常,有利病虫发生:1999年1 0月8日我县遭受台风袭击,大多培养料受到雨水淋湿,且播种后,气候温和,气温较高,湿度大,有利食菌瘿蚊的繁殖、传播与蔓延。2.培养料消毒不彻底:前发酵培温不高,二次发酵温度不够要求或控温时间不够,使食菌瘿蚊有机可乘。3.菇场消毒不彻底:老菇房没有消毒或消毒不彻底;菌种场不注意卫生;菌种瓶棉花塞带虫卵等。
蘑菇、瘿蚊、培养料消毒、蚊幼虫、菇房、症状识别、环境卫生、筒形、取样、气候、菌种、菌丝、发酵温度、病因分析、病虫发生、种植区、太阳光、重水、雨水、危害
20
S646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