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围生儿脑损伤研究降低脑瘫发生率
脑瘫( cerebral palsy,CP)是指在孕期至出生后1个月内新生儿大脑发生病变而引起的以非进展性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为主要表现的脑损伤综合征,可伴有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癫痫等并发症.脑瘫虽不是由产科医师诊断的疾病,但脑瘫发生原因与围产期因素密切相关[1-3].不同国家脑瘫患病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不尽相同,相差也较大.国际卫生组织报道为10/万至50/万,我国流行病学调查其患病率为12/万至27/万.我国现有脑瘫患儿400万至500万,致残率为42%~45%.由于中国人口基数较大,每年出生人口数量1700万至2000万,据推测,每年新增脑瘫患儿34万,脑瘫致残已成为新的临床、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4-5].在导致脑瘫众多病因中,主要有产前因素、产时因素以及新生儿因素.近年来有学者根据神经细胞生长与发育始终贯穿围生儿脑损伤修复与发育的过程,认为应把脑瘫病因学研究转入胚胎发育生物学领域,强调重视孕妇相关环境、遗传因素及相关疾病等多种因素的探讨[6].所以,产科医师应进一步积极开展脑损伤及脑瘫的产科基础及临床研究,对降低脑瘫的发生率,提高我国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脑瘫、胎儿生长受限、子宫内环境、早产、缺氧、缺血
28
R714.7(妇产科学)
2013-01-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8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