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5-2216.2001.11.006
端粒端粒酶与妇科肿瘤
@@ 肿瘤的发生过程可能与不同时期不同的原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有关,这些基因的缺失或突变的结果,将导致肿瘤细胞无限制性生长,其原因之一可能在于肿瘤细胞内有端粒酶活性的表达,能够维持染色体末端端粒长度的稳定,从而避免染色体的端端融合、重组或降解等变化.而正常体细胞中端粒酶处于失活状态,端粒随着细胞的有丝分裂而逐渐缩短, 最终引起细胞的凋亡.因此,端粒、端粒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新的肿瘤诊断、治疗和预后判定的有效指标. 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一种由许多简单重复序列及相关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结构,其长度因物种而异,大部分由重复的5~8bp的碱基序列组成,富含鸟嘌呤,人及其它脊椎动物由5′ -(TTAGGG)n-3′组成,长约15kb[1],这些重复序列与某些蛋白质结合,形成端粒小体,一定长度的端粒结构对于保持染色体结构的完整性有重要意义,端粒可以有效地填补DNA复制完成后,在一条新合成的DNA链末端因引物被降解所留下的空隙,防止了染色体的丢失、核酸外切酶的降解以及染色体之间的端端融合.
端粒酶活性、染色体末端、肿瘤细胞、简单重复序列、组成、染色体结构、降解、原癌基因、蛋白质、长度、核酸外切酶、肿瘤诊断、真核细胞、预后判定、有效指标、有丝分裂、抑癌基因、无限制性、失活、融合
17
R71(妇产科学)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650-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