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典型土壤类型及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质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基于河南省典型土壤类型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研究其对土壤活性有机质和碳库管理指数变化影响特征,为河南省土壤的开发利用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在褐土和潮土中,果园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最高,分别比荒地高70.12%和29.04%.在砂姜黑土中,农田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为23.61 g/kg.2)在褐土中,果园利用方式有利于提高土壤低活性有机质(LLOM)和高活性有机质(HLOM)质量分数,但荒地土壤的总活性有机质占总有机质的比例高达67.79%;在砂姜黑土和潮土中,农田利用方式显著提高土壤各活性有机质的质量分数,其总活性有机质的比例分别为48.66%和41.08%.3)不同土壤类型下,农田土壤的碳库指数(CPI)数值均>1.在褐土中,菜地利用方式有利于LLOM和中活性有机质(MLOM)的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PMI)的提高,分别为95、137.在砂姜黑土和潮土中,农田利用方式有助于土壤各活性有机质的CPM1的增高,值的范围分别为183~202和154~171.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壤类型× 土地利用方式互作均对土壤各活性有机质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综上,在褐土中,果园利用方式提高土壤LLOM和HLOM含量效果最佳;在砂姜黑土和潮土中,农田利用方式有助于提高土壤各活性有机质质量分数.土地利用方式及土壤类型× 土地利用方式互作对土壤总有机质、各活性有机质和碳库管理指数均产生极显著的影响.
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活性有机质、碳库管理指数、双因素方差分析
21
S158.2(土壤学)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基金;河南省教育厅基金;河南农业大学本科实验室开放创新项目
2023-11-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2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