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布和沙区典型灌木防风阻沙效益
植物治沙是控制土壤风蚀最理想的措施.植株覆盖与整体配置对防风阻沙效益影响的研究较多,而能够综合考虑单一植被形态特征对植物防风阻沙能力的研究比较缺乏;因此,通过实地考察选出乌兰布和周边4种典型单一植被:白刺、沙拐枣、杨柴和梭梭,采用风洞实验,研究生长季灌木单株对周围风速流场、输沙率和地表蚀积特征的影响,对比选出防风阻沙效果最优的植株种类.结果表明:1)对比生长季4种灌木单株,形态低矮且疏透度小的白刺比其他植物的防风阻沙作用显著,且能够防护的有效距离最大;2)枝下高度大的植株导致近地表流场空间产生"狭管效应",起到加速地表风蚀的作用;因此在今后的植被建设中,要进行合理配置,防止"狭管效应"的发生,使其发挥更好的防风阻沙效果.研究结果可以为沙区防风固沙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植物防风阻沙、灌木形态、地表蚀积
19
S727.2(造林学、林木育种及造林技术)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沙尘'固-阻-输'防控技术体系";北京林业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荒漠绿洲防护林体系建设研究"
2021-04-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8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