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沙地不同固沙植物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
探究呼伦贝尔沙地3种固沙植物下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明晰不同固沙植物下土壤真菌的优势类群,为确定呼伦贝尔沙地植被恢复建设中的最优固沙树种提供科学依据.选择分别以差巴嘎蒿、小叶锦鸡儿和樟子松为优势种的植被恢复区的土壤真菌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18S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比较不同固沙植物下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特征.呼伦贝尔沙地土壤优势真菌门为子囊菌门,其相对丰度在3种植物下均>65%,其他优势门包括接合菌门、壶菌门、担子菌门、隐真菌门和球囊菌门.优势真菌纲为座囊菌纲、壶菌纲、盘菌纲、粪壳菌纲、伞菌纲、散囊菌纲和球囊菌纲.优势真菌属为在踝节菌属、毛壳菌属、Boeremia、Paraphaeospha-eria、旋孢腔菌属、毛霉属、假裸囊菌属、Fimicolochytrium和乳牛肝菌属.不同固沙植物间土壤真菌种类无显著差异,而土壤真菌的相对丰度有显著差异,其中樟子松下相对丰度较高的盘菌纲、散囊菌纲、毛壳菌属和踝节菌属具有促进土壤碳循环和磷循环的特征,且樟子松下具有较高的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植物种类是影响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土壤有机碳和速效磷是解释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呼伦贝尔沙地不同固沙植物通过改变土壤真菌的相对丰度来改变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从土壤真菌角度来看,呼伦贝尔沙地中樟子松在固定移动沙丘和提高土壤肥力方面是最适宜的树种.
固沙植被、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呼伦贝尔沙地
19
S714.3(林业基础科学)
国家重点研究发展计划"沙生资源植物选育与防风固沙技术集成及产业示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毛乌素沙地地衣结皮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固碳功能";北京林业大学青年教师科学研究中长期项目"荒漠化地区地表过程及其驱动机制"
2021-04-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6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