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流域划分的沂源县水土保持规划布局及措施配置
小流域是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的基本单元,开展小流域划分并确定其防治方向对县域水土保持规划布局具有重要意义.作者以国家级重点治理区沂源县为对象,通过遥感调查、模型计算、资料收集和统计分析等方法,掌握区域现状和水土保持需求,以小流域为单元,提出县域水土保持布局及措施配置.主要结果如下:1)全县水土流失面积为765.99 km2,占46.83%,以轻度侵蚀为主,主要分布在县域东南部、西南部以及东北部等区域;2)全县划分小流域68条,平均面积为24.06 km2,沟道密度1.87 ~ 2.99 km/km2,45%的小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面积比高于50%;3)根据小流域特征和水土保持需求,全县划分为4个水土保持分区,提出了“三带三片”重点布局;4)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21条,以封禁治理为主,占55%;建设生态经济型小流域47条,其中东北部以封禁治理为主(45%),东南部以经济林果为主(60%),西南部以封禁治理(35%)和梯田工程(30%)为主.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县级水土保持布局和措施配置研究,可为县域尺度水土流失防治和水土保持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
小流域、水土保持规划布局、预防保护、综合治理、措施配置
16
S157(土壤学)
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淮河流域国家级重点防治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HWSBJ201302;“山东省省级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项目”SWJ2016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沂蒙山区退耕坡地土壤结构与入渗动态及分形学机理”31070627
2018-12-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129-135,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