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产流侵蚀及其分布特性的变异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和气候变化,黄河流域水沙特性也发生了变化.为了解黄河流域产流和产沙的变化过程,通过引入区域径流深和区域输沙模数等参数,根据黄河流域主要水文站1950-2015年以来的实测水沙资料,利用Mann-Kendall统计检验法和水文量累积曲线法,深入研究黄河流域产流侵蚀过程和空间分布的变异特点.结果显示:黄河流域除唐乃亥站无明显趋势变化外,其他干流水文站和1 1条支流水文站的径流深和输沙模数大都以指数形式呈显著减少趋势,表明黄河流域产流产沙能力减弱.黄河上游水文站多年平均径流深和区域径流深较大,为主要产流区;中游水文站多年平均输沙模数和区域输沙模数较大,为主要产沙区;下游多年平均区域径流深和输沙模数均为负值,为水沙主要消耗区.黄河流域水沙异源现象仍然存在,但有减弱趋势.
产流与侵蚀、径流深、输沙模数、空间分布、黄河流域
16
TV142(水利工程基础科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系连通性对江河水沙变异的响应机理与预测模式研究”51679259;水利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我国江河水沙变化态势及应对策略”沙 1003022016
2018-12-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1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