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2-3007.2015.06.005
北京西部山区径流小区产流产沙和土壤养分流失特征
北京市周边山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的提高和土地利用结构的持续改变导致北京市水体富营养化的面源污染源由原来以农业土地利用为主过渡到具有各种水土保持措施的其他土地利用类型,所以研究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的养分流失规律对科学地制订面源污染治理规划十分有益.采用北京市门头沟区21个径流小区9年的观测数据,分析植被覆盖和水土保持措施对径流泥沙和养分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1)产沙、产流量和全磷、全氮流失量之间显著相关;2)产沙、产流量和全磷、全氮流失量都与草地植被覆盖度呈指数递减关系;3)天然草地、人工草地、石坎梯田/蔬菜、树盘/人工林4种措施可显著降低产流产沙和养分流失,4种措施产沙量与裸地的比值最小(平均值为0.02),其次为全磷流失量(平均值为0.15)、产流量(平均值为0.21)和全氮流失量(平均值为0.32);4)不同措施之间,人工苜蓿草地减沙减流和减少养分流失的效益最大,其次为天然草地和树盘/人工林,再次为石坎梯田/蔬菜.平播农作物的效益最小,但与裸地相比,也分别使产沙量、产流量、全磷和全氮流失量减少了77%、34%、36%和39%.
植被覆盖、水土保持措施、养分流失、水土保持效益
13
S157(土壤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对土地生产力的影响"40471082
2016-02-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3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