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20年中国大陆有毒动植物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分析
目的 了解2010-2020年中国大陆有毒动植物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发生规律及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有毒动植物性食源性疾病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10-2020年报告的有毒动植物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资料,建立数据库,并按发生时间、发生场所、致病原因、致病因子污染环节(引发因素)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有毒动植物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5 244起,发病37 610人,死亡271人.第二季度为发病高峰,事件数、发病人数分别占全年总数的35.37%(1 855/5 244)和31.18%(11 727/37 610).植物性4794起,发病34 482人,死亡222人;动物性450起,发病3 128人,死亡49人.致病原因前3位依次为植物凝集素及皂素(37.49%,1 966/5 244)、乌头碱(8.28%,434/5 244)、桐子酸(6.24%,327/5 244);发生场所主要为家庭、单位食堂;引发因素主要是误食误用、未充分煮熟煮透.结论 有毒动植物性食源性疾病四季均有发生,第二季度为高峰,菜豆、乌头的加工不当是主要中毒原因.应针对以上流行特征,重点对家庭开展针对性的宣传教育,从而减少有毒动植物性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有毒动植物、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34
R155(营养卫生、食品卫生)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1YFF0703804
2023-02-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1041-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