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物可给性的广东省居民主要消费海水鱼膳食暴露评估应用初探
目的 分析广东省居民主要消费海水鱼品种中甲基汞的生物可给性及其影响因素,探讨生物可给性对膳食海水鱼甲基汞暴露的影响.方法 在广州某大型水产贸易市场采集12种海水鱼(共36份样品),经不烹调(生样)、油煎、烘烤或清蒸等4种烹调后,采用体外模型生理原理提取法测定甲基汞生物可给性,比较不同海水鱼、烹调方式之间甲基汞生物可给性差异,并分析生物可给性对甲基汞暴露状况的影响.结果 12种海水鱼生样中甲基汞生物可给性范围为26.5%(带鱼)~84.3%(龙利鱼).烹调后海水鱼甲基汞生物可给性下降,油煎、烘烤后分别下降了 29.0%和3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蒸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基汞生物可给性与甲基汞含量呈线性负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r =-0.442(P<0.001).考虑生物可给性后,沿海地区居民海水鱼甲基汞每周暴露量均值下降48.3%;带鱼甲基汞暴露贡献率由13%降至7%,龙利鱼贡献率由8%上升至14%.结论 海水鱼中甲基汞生物可给性因鱼种不同存在差异,烹调后生物可给性下降,在膳食甲基汞暴露风险评估中可综合考虑生物可给性的影响.
甲基汞、生物可给性、暴露评估、海水鱼
33
R155(营养卫生、食品卫生)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2021-07-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2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