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场源致泻大肠埃希菌毒力基因和致病型研究
目的 了解养猪场源致泻大肠埃希菌(DEC)毒力基因及致病型分布情况,为从猪肉生产源头防控该菌引发的食源性疾病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采用多重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分离 自12个养猪场的生猪、养殖环境和养殖工人的大肠埃希菌毒力基因,鉴定DEC的致病型.结果 985株分离 自养猪场的大肠埃希菌中,DEC占比28.83%(284/985),其中肠道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EC)225株(22.84%,225/985)、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ETEC)14株(1.42%,14/985)、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12株(1.22%,12/985)、肠道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10株(1.02%,10/985)、肠道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9株(0.91%,9/985)、EHEC-ETEC杂交型菌13株(1.32%,13/985)以及EPEC-ETEC杂交型菌1株(0.10%,1/985).1株分离 自养殖工人鼻拭子的大肠埃希菌为EHEC-ETEC杂交型菌株,同时在该养猪场的生猪鼻拭子和粪便中也检测到同样毒力基因型的菌株.猪育肥前期DEC污染率高于猪育肥后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 1.10,P<0.05).结论 养猪场DEC污染率较高,提示应加强养猪场致病菌检测,从养殖源头防控DEC污染猪肉生产链,减少食源性疾病及人畜共患病的发生.
养猪场、致泻大肠埃希菌、毒力基因、致病型
33
R155(营养卫生、食品卫生)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港澳台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创新工程项目
2021-07-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127-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