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522/j.issn.1000-694X.2019.00037
黑河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生物多样性
2018年8月对黑河上中游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 表明:共采集到底栖动物43种,其中节肢动物34种,软体动物7种,环节动物为2种;优势种为大蚊(Tipulidae sp.)、豆娘幼虫(Damselfly sp.)、水蜘蛛(Argyroneta sp.)、耳萝卜螺(Radix auricularia)、琥珀螺(Suecinea sp.)、白旋螺(Gyraulus albus).底栖动物的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76.94 ind· m-2和3.74 g·m-2;底栖动物的现存量有着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整体上干流(1 032 ind·m-2、60.0963 g·m-2)大于支流(276 ind ·m-2、3.5233 g· m-2).由Sorensen相似性指数分析得出在不同生境下底栖动物的群落组成存在差异,干流底栖动物(36种)明显比支流(15种)丰富.聚类分析显示,物种相对丰富的牛板筋、小孤山、龙渠、湿地公园、张掖黑河大桥、高崖、罗成、正义峡采样点聚为一类,其余各点聚为一类.根据Carlander生物量指数得出黑河上中游水质整体处于中营养状态,其中上游支流呈现贫营养水平,干流为中营养水平.
黑河、底栖动物、生物学指数、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
40
X820.2(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兰州理工大学红柳扶持学科项目
2020-04-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125-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