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沙质草原风蚀坑形态发育模式分析
野外调查测量呼伦贝尔沙质草原风蚀坑分布和形态参数,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风蚀坑形态特征的差异、形态参数问相关关系和拟合结果分析了风蚀坑的形态演变和发育、成因、规律.发现不同发展阶段风蚀坑形态参数之间的控制关系和扩展模式不同,各形态参数之间具有较好的幂函数关系.对于风蚀坑的侵蚀坑而言,坑长增长速度最快,其后依次是坑宽和坑深,坑后积沙体具有类似规律.风蚀坑坑后积沙的3个形态参数,受侵蚀坑3个参数的联合控制,但受坑深的控制最为显著.风蚀坑出现的起始形态、地形特征、植被、气流场、气候条件、人类活动的扰动等对其形态和发育具有重要影响,并且形态和发育反作用于植被、气流等,形成形态与气流、植被之间的响应与反馈.
风蚀坑、发育、形态、沙质草原、呼伦贝尔
29
S157.1(土壤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471013;40771020;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0308020512
2009-05-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21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