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沙质源区铅同位素分布特征及其示踪意义的初步研究
呼伦贝尔沙质草原风蚀坑发育于宽单峰中能风况环境,是该区主要风沙地貌类型.对碟形坑表面气流的观测结果显示,气流进入风蚀坑后,在入风口扩散,风速开始降低至坑底达到最低;在坑后缘出风口汇集形成急流,风速剧增至坑后积沙顶部风速达到最高值.风蚀坑后缘在风沙流的磨蚀作用下后退,风蚀坑顺风向扩展,同时此处较大的剪切风速和输沙率使大量来自坑内的沙物质沉积到坑后草地上呈扇状蔓延.呼伦贝尔沙质草原风蚀坑在来自西北、西和西南方向风的交替作用下,向东南、东和东北方向扩展而生成.随着风蚀坑深度和水平尺度的增加,最终可能沿强风能方向或合成输沙方向扩展成为大型的槽形坑.
呼伦贝尔草原、碟形风蚀坑、表面气流、动力学
27
P931.3(部门自然地理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471013;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200308020512
2007-10-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745-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