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所谓昭穆制
主要取材于春秋列国史书、约成书于战国早中期之际的《左传》《国语》中所见"昭穆",其义即同姓男性宗族成员间之"辈分",作为修辞手法,或使用"甲之昭"与"乙(即上边之'昭')之穆"上下相应之文句形式,此时之"昭""穆"即相当于称子辈.礼书中约成于战国中期以后的篇章与汉人注释,除仍保留以上文义外,更将"昭穆"解释为每个男性宗族成员固定的表示辈分的名次或身份,隔代轮回,即所谓昭穆制,并相应地释为宗庙、墓葬的排列规则与祭祀时用尸之制.这种所谓昭穆制已与"昭穆"初义不尽合,并且在迄今所见金文及考古发掘、调查资料中得不到确切的证明,应视为战国中期至汉代时儒家缘于其强化礼治、伦理观念以维系社会政治秩序及宗法等级秩序之理念,对"昭穆"之义做的引申与演绎.
昭穆、昭穆制、西周金文、墓地制度、宗庙制度
2022-03-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8页
15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