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训诂通义理:以戴震、章太炎等人为线索论清代汉学的哲学方法
汉学与宋学之争,实迄于清代.汉学擅考据,宋学精义理,各有所长.宋学与汉学是经典研究中追寻意义的两种方法,两者都力求揭示蕴含在经典文本中的义理.汉学重训诂不仅有助于思想史的还原,还可以提供一条不同于宋学的探索义理之路.按照章太炎的语言缘起说,训诂具有解蔽见道之功用,是治学之基本功.借助训诂展开的哲学史探寻,不仅能发挥解构形上学的作用,而且对哲学有深耕力作之功,从而使观念的图景不断充实与整合.在中国哲学史上,汉学是借助字义澄清义理,宋学是透过语义构思义理;汉学是对思想源头的挖掘,宋学则是思想景观的构筑.总结清代汉学的哲学遗产,绝非主张退回传统的训诂学领域,更非在汉宋之争中为一方摇旗呐喊,而是在展望中国哲学的发展前景时回望传统的一个必要环节.
汉学、义理、考据、训诂
B261;B0;B51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5ZDB005
2018-09-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8页
4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