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西传"与中国古典小说的早期翻译(1735-1911)——以英语世界为中心
明清时期,与"西学东渐"相呼应,以介绍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为旨归的"中学西传"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其中,中国古典小说的西译构成了"中学西传"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735年至1911年,中国古典小说的早期翻译经历了滥觞、发展和成熟三个历史阶段.中国小说西译在文化缺失和文化增值的双重功能下,通过文化认同、文化阐释、文化承载和文化改写,完成了文本在异域的"再现".中国古典小说所具有的"自我投影"和"他者审视"特性,使其成为西方想象中国的重要文本依据,构成了从"道德理性之乡"到"中国情调"、再到"多面的中国"三种被集体认同的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
"中学西传"、中国古典小说、文化再造、"中国形象"
H3(常用外国语)
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2010-02-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6页
185-200